NEWS

新闻中心 分类

新闻摄影的取舍之道

时间 : 2024-06-30 19:28:14
新闻摄影 >> 摄影技巧 >> 新闻摄影的取舍之道新闻摄影的取舍之道 2013年12月作者:李肃人来源:新闻实践 责任编辑:开心简介:  何谓“取舍”,最简单的解释是指要还是不要。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因此,新闻摄影的取舍不仅是题材、角度、细节的见仁见智,还是摄影者思想、学识对社会存在的具像反映 ...内容:

  何谓“取舍”,最简单的解释是指要还是不要。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因此,新闻摄影的取舍不仅是题材、角度、细节的见仁见智,还是摄影者思想、学识对社会存在的具像反映。

  取是一种领悟,舍则是一种智慧;取舍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境界。新闻摄影的取舍就是要通过作者的内心感悟和辛勤努力,恰如其分地表达新闻事件的本质内涵,像筛子筛谷,过滤掉谷物中的“杂质”和“石子”,在保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提升新闻传播的正能量。

  一是角度选择的取舍。

  角度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一个概念,是指作者选取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新闻摄影的角度也具有这一特性的所有属性。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泰国、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损失惨重,遇难者总人数近30万。当时,各类照片在网络上不断流传,在一些论坛的网页上,甚至出现了用推土机、铲车起吊或掩埋成堆尸体的悲惨画面,让人惨不忍睹。

  然而,在次年举办的第48届荷赛中,由路透社印度摄影师Arko Datta拍摄并选送的参赛作品《海啸》却荣获年度最佳新闻照片。虽然画面上只有一位伏地痛哭的妇女和一只遇难者的胳膊,却深刻、形象地反映了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巨大苦难,照片深深地打动了比赛评委。相较论坛网页上流传的那些用推土机、铲车起吊或掩埋成堆尸体的悲惨画面,这幅获奖照片更能打动人心。新闻摄影并不是场面“越悲惨越感人”,而是要求新闻摄影作者根据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选择最恰当和最可行的画面来表现新闻的真实性。这其中不仅蕴藏着新闻摄影技术、角度等基本常识,还蕴藏着更深层次的新闻摄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二是后期制作的取舍。

  新闻图片后期制作的取舍主要包括裁剪、调色等技术手段。在56届荷赛之前,人们似乎对新闻图片后期制作的取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但在2013年2月第56届荷赛揭晓之后,似乎又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代表着新闻摄影的后期取舍将又一次启动破冰之旅。如瑞典摄影师Paul Hansen的作品《加沙葬礼》(当届荷赛荣获年度新闻照片大奖),就是在色彩上经过作者后期刻意调整的。

  法国博客作者安德鲁·昆戴尔(André Gunthert)撰文指出,通过摄影师Paul Hansen在丹麦一家报纸头版发表和参加荷赛获奖的两张照片对比,可以看到参赛照片的整体色调从原来的暖色变成了死灰色。安德鲁对此持否定态度,但荷赛评委对此却持肯定态度,认为当目标是为了美学上的追求时,则不认为图片有问题。特别是当评委调阅了摄影师的全部RAW文件之后,认为他的调整并非是为了隐瞒什么,也没有为了强调鲜血而做调色,也无任何遮蔽事实的行为,认为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传统暗房里被允许的。在这样一个国际性的新闻摄影大赛中,评委的意见无疑就是在设立一些新的行业标准。

  美国摄影记者协会的唐纳德·韦斯利(Donald R. Winslow)专门撰文提醒大家注意:仔细看调整后的图片,从左到右的6个男人的脸,裹尸布的色温,两个孩子脸上的光线和层次,人群头顶上背景的那一点点烟雾,天空的密度,以及照片中左上方墙面的阴影,都是可以写进教案的,无关紧要的。

  由此可以得出新闻图片后期制作取舍的底线就是保持新闻图片的原有性,对新闻图片上任何原有人物、景物或任何视觉元素都不得进行增加或减少。至于色彩的调整目前虽还存在分歧,但坚守的底线也是必须遵循不是对某一能引起人们过度反应的事物的过度粉饰,仅仅局限于新闻摄影美学追求上的需要或范围。

  三是职业操守的取舍。

  新闻摄影由于直观、形象等诸多特性,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重大事件、日常生活和灾难性题材等方面的报道,触及到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但是,由于新闻摄影这一特殊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常因作者的地位、学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所产生的社会反响也大相径庭。因此,在日常新闻摄影工作中,一名合格的新闻摄影作者还时刻面临着职业操守的考验。

  无论哪种题材的摄影报道,作者首先必须明确人和人的尊严永远是第一位的。南非自由摄影师凯文·卡特(Kevin Carter,1960.9.13 - 1994.7.27)曾经拍摄了著名的新闻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并因该作获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但后来因直面人性的罪恶和巨大的救人还是拍照的舆论压力,最后英年早逝。2005年5月,中国福建《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拍摄的骑自行车者跌入水坑的照片,也引起了舆论热议,为此还有人配上新版寓言《守坑待摔》,曰:路中一坑,一日,风雨大。记者架相机于暗中等待多日,待摔坑者。忽,“呯呯”一声,一骑车人顿摔。记者大喜,不顾摔者死活,连拍三张。心愉,笑曰:偶为此已候多日,呵呵呵。后,扬走而去。伤者在风雨中呻吟……因此,新闻摄影作者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面对突发性或灾难性的新闻事件,都不能把自己当作旁观者,要先行救助,然后才能拍摄,或者说只有当需要救助的新闻当事者已经获得了相应的救助,才能拿起相机进行拍摄。

  其次要充分认识重大事件和灾难性新闻报道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如重大新闻经片面报道后会产生不良后果,灾难新闻会产生对受害者及其亲人的再次伤害等,都必须要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尽可能将上述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第三是要选择拍摄最具有新闻性的画面进行报道。在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中,要充分考虑读者或受众的承受能力,尽量回避直接、恐怖的血腥场面,最大限度地有利于新闻的快速传递。

  第四是加强自我约束。新闻摄影作者除了应具备政治、文化、业务、法律这些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外,还要把提高职业操守和修养水准作为重中之中,这既是摄影作者自我内在心灵的净化,又是和谐健康新闻摄影的灵魂所在。

  (作者单位:景宁畲乡报)

网站导航